发布时间:
2018-05-08 19:11
固城湖畔,清风依旧,碧水汤汤向东流。
游子山下,雄心未泯,苦练内功勇攀峰。
《新华日报》曾盛赞红宝丽为“新时代的女娲”,助中国的无氟发泡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为臭氧层的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一夕之间,让红宝丽这个座落在固城湖畔游子山下的小企业响彻大江南北。
可以说,今日红宝丽之成长壮大,很大程度来源于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的彰显。而聚氨酯硬泡所取得的每一个突破和进展,都是无数技术研发人员的智慧结晶。他们中的许多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智慧和汗水苦炼补天“五色石”,续写人生传奇。
这其中,有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从事聚氨酯硬泡事业20多年,呕心沥血,躬身践行,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捍卫着红宝丽硬泡组合聚醚的技术领先地位。
他就是红宝丽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邢益辉同志。
邢益辉,1970年生;1992年,进入公司,先后担任过技术科科长、技术中心主任、聚氨酯研究所所长等职;20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潜心致力于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的开发与创新,具有丰富的技术研发和管理经验,被红宝丽人亲切的称呼为“教授”。
勤学苦练,学无止境
1992年8月,始从盐城工学院无机化学专业毕业的邢益辉进入红宝丽,被分配到生产技术科,成为一名技术员。那时的红宝丽正值组合聚醚研制生产的起步阶段,生技科的主要工作是对生产的过程控制,还谈不上技术研究。像所有的技术员一样,邢益辉整天的工作都充斥着发泡、调试,而对聚氨酯理论和专业知识一无所知。繁重而又机械的重复操作让他深感被动与茫然,甚至一度让他想要放弃这份工作。
“不能这样下去了,一定要改变!”在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挣扎和焦灼之后,他想到了学习。
自那以后,他抽空就跑到公司资料室去借阅聚氨酯相关书籍,如饥似渴的学习,反反复复的验证,一遍一遍兑现着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由于公司里专业书籍较少,很长时间,他每个周末都跑到南京图书馆借书。每次借到好书都会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由于借来的书急着归还,他不得不把新的知识、不懂的问题及时抄录下来,然后再细细琢磨。渐渐地竟养也成了记录的习惯。几年下来,他的柜子里堆满了笔记。这些资料像珍存的记忆一样或厚重或微薄的记录着他曾经笔耕于案的过往,满满都是收获的富足。直至今天,他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他经常指着那些笔记对大家说:“看,这都是我的宝贝”。眉宇间全是自豪。就是靠着这份坚持和毅力,他自修了化学工程和工艺专业,并拿到了华东理工大学的本科学历;再后来,又考取了红宝丽工程硕士文凭。而今,他不仅专业论文手到擒来,专利标准更是游刃有余。但他没有满足,用他的话说:“学无止境,贵在坚持”。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20几年的勤学苦练,20几年的点滴积累,渐渐地在他脑海里构筑成庞大而坚实的知识体系,为他日后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的技术创新和ODS淘汰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其主导开发的环戊烷型无氟组合聚醚,被评为九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和“国家重点新产品”;2002年,环/异戊烷型无氟组合聚醚被评为“高淳县科技进步二等奖”。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2005年,公司首次与广东科龙接洽,在商谈过程中,科龙反映目前市场上组合聚醚与烷烃类发泡剂相容性差、泡孔分布不均、泡沫表面不平、溢料情况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希望公司能提高物料的相容性,解决这一系列难题。随后,公司下达“点将令”,由邢益辉带队进行技术攻关。
临危受命的那一刻,邢益辉觉得重担千钧,但同时也义不容辞。
最初,大家都缺乏相关经验,没有好的提议和方案,只能通过反复调研,查阅相关专利、文献,以期引发新思路。一有设想,立马进行试验验证,结果却是一次次失败,一遍遍又推翻重来。作为团队的核心,那段时间他承受的压力很大,晚上闭着眼,脑子里满满都是聚醚链和烷烃的分子结构。
“方向在哪?一定要有新思路!”
最后,邢益辉决定从分子结构入手,大胆甩掉以前的做法,开创性地引入生物基结构。这项技术国内尚属空白,只能靠自己摸索。“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邢益辉决定放手一试。在经过充分的小试试验和配方优化后,与烷烃发泡剂相容性较好的植物油基聚醚多元醇奇迹般的诞生了。虽然性能尚待改善,但是看到结果的那一刹那,邢益辉激动极了,他仿佛看到了黎明前的九游会。为尽早完成任务,赢得新客户,大家加班加点,优化设计方案,完善配方调试,经过不断筛选优化、现场模拟,最后成功解决了一般在售组合聚醚与烷烃类发泡剂相容性差的问题,还开创性实现了生物基多元醇在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中的有效替代,为客户节约近30%的成本。科龙试用后表示非常满意,迅速向公司大批量采购了该产品。同年,邢益辉带领的研发团队围绕该项技术申请了7项专利,彻底改变了我国生物基产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他的带动下,研发团队攻克难的创新积极性空前高涨。无怪乎配方调试人员王金祥说:“正是教授带头搞技术创新并获得成功使我们突然明白,原来每一个困难里都包裹着一个创新成果,只要你能破解它,就能取得这项成果。”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一直以来,邢益辉的工作哲学就是:“只要精神不垮,有病也要坚持工作”。
20几年来,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以实验室为家,视研发为生命。一年200多天奔走于全国各地,深入客户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曾经,他由于处在超负荷工作环境,忽视了自己身体状况,危在旦夕。
2007年12月,邢益辉随同芮总一行前往土耳其伟视达公司进行业务洽谈。初次踏入异乡国土,看着满大街飘摇的异土风情,想着明天的试样评估,邢益辉心里一直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一早,他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四肢无力,这让一直熟悉自己身体状况的邢益辉深感意外,“估计是时差缘故。”他安慰自己道。到了晚上,他就感觉不妙了,因为鼻血一直在流,这让一行人很是担心。芮总勒令他放下工作好好休息。然而,双方这次会面还涉及到现场测试和技术确认。为了不影响进度,他坚持与大家一起到伟视达试验车间跟进产品检测。
当时,国内外市场差异很大,对产品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导致公司带来的样品经对方检测后远远不达标。看到这样的结果,邢益辉的心凉了。“什么原因?”“该怎么办?”“要怎么说服客户?”一连串的疑问让他脑袋都要炸开了。
那几天,晚上呆在旅馆里绞尽脑汁想方案,白天则守在车间里不停调配方。连日来的过度操劳,加上初到异乡的水土不服,邢益辉病倒了。躺在伊斯坦布尔医院的病床上,看着医生费解的听着自己蹩脚的英语,邢益辉百感交集,曾经自己是那样大义凛然的消耗着自己的身体,那样义正词严的对英语不屑一顾,而今终于要为此付出代价了,更重要的是,今天他影响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工作,邢益辉觉得五味杂陈。
为了不再浪费时间,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听从了芮总建议,一行人回国了。回国后的邢益辉,火速调整好身心,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这个项目的攻关,因为他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不攻下它,自己将永远背负枷锁。
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一遍遍回想着在伟视达现场遇到的各方面问题、车间的实际生产情况,一条条罗列出指标影响因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再一次次去验证,一步步缩小着与既定目标的差距。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可以将产品性能指标调整到客户要求范围内了。那一刻,邢益辉热泪盈眶。
趁热打铁,次年他成功开发低密度高强度组合聚醚产品H665.8,顺利实现对伟视达大批量供货,助公司拿下第一笔国际订单,也为公司开拓土耳其市场,乃至欧盟市场奠定了坚实有利的基础。
而今,勤奋好学的邢教授已然英语对答如流,每天都锻炼身体乐此不疲,用他新的口头禅:“No sports, no life。”
九游会不言,下自成蹊
“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邢益辉的人生写照。少说,多干,实干,也是他做事一贯的风格。用他的话说:“搞研发,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一点精神”。
在每一个重要岗位,每一个研发项目,他都能沉下心来,潜心钻研,追求精益求精。凭着对工作的一腔热忱和对研发的不悔执着,20多年他义无反顾的投身在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事业中,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在中国乃至世界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展现着红宝丽人的风采,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20多年来,他一直躬亲垂范,身先士卒,尤其是他出任聚氨酯研究所所长以来,从严、从细、从实管理,使一支作风涣散、战斗力不强的研发队伍,迅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攻坚克难的高效团队,实现了各项工作的重大转变,研发工作连创佳绩。
2008年,具有快速脱模性能的聚氨酯硬泡用组合聚醚问世,该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成功开发出B1级聚氨酯硬泡阻燃板材配方,板材性能达到DIN4102 B1级和国标GB8624-1997 B1级标准,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远超国内同行;2013年,成功推出二元超低密度新配方(HFC-245fa/CP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冰箱发泡技术的进步,捍卫了红宝丽组合聚醚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
九游会不言,下自成蹊。荣誉加身,却谦逊如昨。他20几年的无悔青春,是如此无言却又掷地有声。
不惑之年,仰望星空,蓄势待发震天下;
创新之路,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奋终生。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经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箴言”,但邢益辉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学者不厌、勇者无畏、智者无言的闪光,让人肃然。
更所谓:执着者,褶褶生辉。
走过一段旅程,再回首,那些困难与迷茫于他或早已在烟消云散,记忆中留下的也只是云淡风轻的一笔。人生就像是一条流水工作线,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制作的成败;每一条思路、每一份态度都影响着品质的优劣。我们能做的就是:一片丹心尽付,两袖清风依然。
“男儿当自强,四十正年壮”。
远方,我仿佛看到邢益辉和无数的创新者在路上跋涉前行。
下一页
下一页
相关下载